【概要描述】
【概要描述】
1. 来源
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. Don、 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. C. Hsia、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.、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 ch. 的千燥鳞茎。
2. 产地沿革
历代本草文献记载,贝母产地有山西、江苏、湖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宋代以前以葫芦科土贝母为主流,但也已经使用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。明代以后,贝母逐渐形成两种道地药材:川贝母和浙贝母。川贝母来源较广泛,产地相对集中,主要分布在四川、重庆、青海、甘肃、西藏、云南等高海拔地区。《金世元球盟会官网入口材传统鉴别经验》中提到暗紫贝母作为商品松贝母的主流产品,云:“主产于四川若尔盖、红原(毛尔盖)、松潘、九寨沟(南坪)、茂县、汶川、理县(杂谷脑)、黑水、马尔康;青海久治、班玛、同仁、同德等地。”
3.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
3.1 道地产区
1.川贝母:主要分布于四川康定、甘孜、理塘、雅江、九龙、丹巴、稻城、得荣、乡城、木里、西昌、小金、金川等,西藏芒康、贡觉、江大、察雅、左克、察隅等,云南德钦、贡山、中甸、宁蒗、丽江、维西、福贡等海拔 3500m~4000m、阳光充足、土壤较湿润的高寒地区。
2.暗紫贝母:主要分布于四川红原、若尔盖、松潘、九寨沟、茂县、汶川、黑水、理县、平武、马尔康等,青海班玛、久治、达日、甘达、玛泌、玛多、同仁、同德等川西北高原区及川西高山峡谷区北段、青海南部和甘肃南部海拔3600m~4300m、腐殖质丰富及土壤疏松、阳光充足的高山灌丛、草甸。
3.甘肃贝母:主要分布于四川康定、雅江、九龙、丹巴、壤塘、小金、金川、马尔康、汶川、茂县、理县、黑水、九寨沟等,甘肃陇南、眠县、洋县、甘谷、文县、武都等,青海班玛、久治、达日、甘德、玛泌、同德等海拔2800m~4400m、高寒山地的灌丛或草地。
4.梭砂贝母:主要分布于四川石渠、德格、甘孜、色达、白玉、新龙、炉霍、道孚、理塘、阿坝、壤塘等,西藏芒康、贡觉、江达、左贡、察雅等,青海玉树、称多、杂多、治多等,云南德钦、贡山、福贡、丽江等海拔3800m~4700m、高寒地带砂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。
3.2 生境特征
生于高山、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、针叶林、高山灌丛或草甸地带;土壤以棕壤、暗棕壤、高山灌丛草甸土或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为宜,上层腐质层较厚,弱酸性。喜冷凉,具耐寒、喜湿、怕高温、喜隐蔽的特性。气候冬、夏季干湿交替,冬季空气干燥,日照强烈,日照时数多,昼温高,夜温低;夏季空气湿度较大,降水集中。
4. 性状特征
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,体小,高0.3cm~0.8cm, 直径0.3cm~0.9cm。外层鳞叶两瓣,大小悬殊,大瓣紧抱小瓣,未包裹部分呈新月形,习称“怀中抱月”。先端闭口而稍尖,习称"尖贝";顶部闭合,内有类圆柱形、先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~2;先端钝圆或稍尖,底部平坦或凹入,能放平坐稳,俗称“观音坐莲”,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,偶有残存须根。表面类白色,光滑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青贝呈类扁球形,大小不一,高0.4cm~1.4cm,直径0.4cm~1.6cm。外层鳞叶两瓣,大小相近,相对抱合。先端钝尖而多偏斜,顶部开口呈孔状或微开裂,内有心芽和鳞叶2~3及细圆柱形的残茎,底部平或略平,多能放平坐稳。表面淡黄白色,较光滑。质地较松贝略疏松,断面白色。味微苦。
炉贝呈长圆锥形,高0.7cm~2.5cm, 直径0.5cm~2.5cm。外层鳞叶两瓣, 大小相近。顶部开裂而略尖,底部稍尖或钝圆,或偏斜,不能直立。剥成两瓣,均可见幼鳞瓣二三枚及残留的茎芽一枚。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,有的具棕色斑点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,粉性。味微苦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电话:010-84084959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9号华普花园C2303 邮箱:zybc611@126.com
北京球盟会官网入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901582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800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二分
微信公众号